来源:
2024年,徽州堨坝—婺源石堨(联合申报)工程入选(第十一批)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。黄山市徽州区和上饶市婺源县,历史上同属于古徽州地区,共同孕育了灿烂而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。
汉字“堨”在徽州方言中特指蓄水坝,是徽州人民长期与大自然作斗争,于生产实践中诞生的产物。在古徽州地区,河流大都蜿蜒在山间,水位落差较大,人工汲水费时费力。当地先民在河的上游筑坝,积蓄水源、抬高水位,再开挖沟渠,利用自然落差,让河水从沟渠中流入田地,促进农业生产。
昌堨
堨坝在徽州区和婺源县广泛分布。在徽州区,永乐河沿岸建有五座大的堨坝,分别是鲍南堨、吕堨、昌堨、雷堨和条垅堨。婺源县有2052座堨坝,每座堨坝长度超五米,落差超过0.5米。这些堨坝历史悠久。徽州区的鲍南堨可追溯到公元327年,历史最短的条垅堨距今也有近500年历史。郑家堨,是婺源县最早的堨坝,可追溯到公元5世纪。早期的堨坝由泥土和木材组成,里面填充沙石,但从12世纪开始,石砌堨坝成为了常规建筑。
雷堨
作为一项杰出的工程成就,徽州堨坝-婺源石堨在古徽州时期为当地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。目前,堨坝仍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在徽州区(黄山市)的灌溉面积达4500公顷,在婺源县(上饶市)的灌溉面积超过7580公顷。
责编:王金铃